安徽老年大学协会欢迎您!
您的位置:首页 >> 艺苑风采
唱戏哼曲热爱 让老年生活闪闪发光
信息来源:乐龄周刊  发布时间:2024-03-11  查看人数:

背唱词可以提高记忆力,练唱腔能够锻炼肺活量,完成一段曲目特有成就感……对于许多老年朋友来说,聚在一起唱唱戏、哼哼曲,是无比享受的一件事。记者采访生活在合肥的多位老人,他们中有很多老年戏曲爱好者,虽然不是“科班”出身,却在戏曲舞台上闪闪发光。

半路出家 京剧、黄梅戏信手拈来


虽然已是78岁高龄,唱起京剧的张也鲁老人依然声如洪钟、精神矍铄。采访过程中提起京剧选段时,他忍不住唱出了声。

十多年前,一个偶然的机会,张也鲁接触到了京剧。“我经常去杏花公园锻炼,那里有京剧爱好者拉琴、练唱,我就在边上听,他们让我试着唱一唱。”张也鲁说,可能是以前学过样板戏,初次唱京剧竟然有模有样,便在公园里跟着他们学习。“我是‘半路出家’,还是要经过专业、系统的训练。”后来,他专门拜师学习裘派花脸。“没接触过京剧的人,可能对裘派花脸没有概念,其实大家经常听到的《铡美案》就是裘派花脸的经典代表唱段。”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近几年,张也鲁逐渐减少了唱京剧的频率,转而唱起了黄梅戏。“京剧的演唱需要丹田气息,核心的部位是腰腹,丹田气经过胸腔运上来,最终形成头腔共鸣,是很消耗体力的。”张也鲁告诉记者,自己在学习京剧的同时,也一并学了黄梅戏,黄梅戏的调子没这么高,现在年纪大了,唱起来轻松一些。

现在,张也鲁在三孝口街道大夫第社区组织了一个黄梅剧团,每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练唱,除了剧团举行的一些演出,团里的票友们还常常自发组合在外表演。在剧团里,张也鲁不仅爱唱,还负责拉高胡,“我年轻的时候学过二胡,所以拉高胡、京胡,就更容易掌握一些。”张也鲁说,不论乐器还是传统戏曲,要想学得好,一要刻苦,二要认真勤奋,现在有不少孩子和年轻人开始了解、学习传统戏曲,是一件大好事。

唱好一段戏“磨”个几年很正常


乔红家住合肥市万小店社区,年轻时,她就对京剧情有独钟。“最初我喜欢的是现代京剧,在《杜鹃山》中,杨春霞所扮演的柯湘深深打动了我,后来逐渐又对传统京剧产生了兴趣。”乔红说,那时自己忙于工作,没有时间学京剧,基本上以听戏为主,直到退休后,才开始系统地学习。

结合自己的嗓音、气质条件,乔红主攻张派青衣,她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,不断打磨咬字、发音、身段、韵味。“我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,不论是票友,还是专业老师,只要比我唱得好、懂得多,我就乐意请教。”乔红说,要想唱好一段戏,“磨”个几年很正常,这个过程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,要特别注意细节。“就拿京剧《望江亭》选段‘独守空帏暗长叹’来说,我学了好多年,直到现在才唱出了应有的韵味。”

热爱京剧几十年,虽然“入门”晚,但是乔红进步迅速,并经常参加各类演出活动。“不论是春节、元宵节,还是其他节日,只要我在合肥,就会把票友们组织在一起演出。”不仅如此,作为合肥市京剧票友会会长,乔红还带领许多京剧爱好者一起学京剧、唱京剧。“目前我们办了两个‘票房’,每个票房都有十几个人,包括唱京剧的、拉乐器的,只要有空,我们就在一起练习。”

“不过,学习京剧对人的嗓音条件有要求,有一定的门槛,所以在推广方面有些难度。”虽然不容易,但乔红还是充满信心,“京剧艺术博大精深,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,能了解到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,对个人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。”

皮影“守”艺人 因为热爱所以传承


作为马派皮影的第三代传人,马飞从小耳濡目染,并接过父辈的衣钵,这一路走来,他遇到过许多坎坷。然而,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马飞还是选择继续将马派皮影发扬光大,并创新皮影的雕刻、上色等工艺,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。

1965年出生的马飞,已经快到花甲之年,回想起儿时父亲教他敲鼓点的画面,仍然历历在目。“五六岁的时候,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一边,拿出皮影给我看,告诉我家里是唱皮影戏的。”后来,父亲一有空就教他敲鼓点、打锣鼓,学习“十三条大韵”,“只有掌握了‘十三条大韵’,才能编出押韵的唱词。”

12岁那年,他退了学,跟着师爷爷在外演出,40天赚了20元钱,回家的路上,他手里攥着这些钱,手心都出汗了。“上世纪70年代,农村的生活比较艰难,一个鸡蛋、一根油条也就2分钱,20元是一笔巨款。”马飞说,既然不上学了,那就要学精、学透马派皮影,不断钻研唱腔、皮影雕刻等技艺。

在跟随父亲学习的过程中,马飞逐渐体会到皮影戏表演的稳、准、狠、狂,并沉浸其中。“稳,是表演的时候要手稳;准,是每一个动作要准。”马飞解释说,比如在一些剧目中,会出现神仙用法器抓人的场景,抛出去的法器需要正好能盖住对方的头。“狠,就是在武斗的剧目中,要让观众感受到双方的气势;狂,就是表演起来要狂,跟着剧情蹦起来、跳起来。”马飞说,表演皮影戏也是一个体力活,一场戏下来常常大汗淋漓。

然而,与皮影戏表演的稳、准、狠、狂不同,皮影雕刻讲究一个“静”字。

“这些皮影都是我们自己雕刻的,一幅作品少说几天,复杂的需要一个多月。”马飞告诉记者,皮影很少有直线,基本都是各种流畅的曲线,雕刻皮影时需要安静下来、集中精力,才能通过手中的刻刀表现出线条的刚柔、粗细,“比如在雕刻发丝、眼线等细节时,一个失误可能就要报废一张皮,稍不留神还会划破手指。”

从祖辈开创马派皮影,到如今,马派皮影已经有了第五代传人。“前些年我收了几个徒弟,在北京、上海等地都发展得不错,基本上都四五十岁了。”马飞说,最近几年,他的侄子一直跟着他学皮影戏,成为了马派皮影的第五代传人,“这孩子是在常熟出生的,他小时候来合肥,就对皮影产生了兴趣,后来决定正式跟着我学习,今年还没到18岁。”马飞说,别看他年纪小,这些年陪着自己几乎跑遍了全国进行皮影戏表演,还多次跟随自己前往国外演出,“有这样热爱传统技艺的年轻人,相信马派皮影能够一直传承下去。”

转自《新安晚报·乐龄周刊》

 
 
版权所有:大红鹰dhy0033官网 - 大红鹰线路检测大厅 [备案号:皖ICP备18001056号-1]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299号  电话:0551-62953702
技术支持:合肥深拓软件
 
Produced By STCMS PublishDate:2024-03-14 16:43:58